IFAB讨论新规:球员脑震荡可临时换人+VAR使用细则

12月3日,国际足联理事会(IFAB)将在贝尔法斯特召开年度会议。据路透社报道,本次会议将涉及多个议题,包括VAR的使用问题和球员发生脑震荡时的比赛规则修订。

针对球员在比赛中发生碰撞,导致脑震荡这一情况,此前英国《太阳报》曾报道称,国际足联立法机构正在考虑引入英式橄榄球比赛中的临时换人制度。这一提议也得到了国际职业足球运动员协会(FiFPRO )和欧足联的支持。一旦通过,此方案将最早应用于2020年欧洲杯上。

路透社称,IFAB确认了这一议题将在本次会议上讨论,目前还没有任何决议产生。任何涉及比赛规则的变动,要等到明年2月29日的会议才能通过。

另外,VAR相关问题搜集与更新也是这次会议的讨论内容。VAR受到了来自球迷和专业人士的广泛批评,尤其是在本赛季首次引入VAR的英超联赛。英超裁判委员会麦克·莱利此前也承认,VAR在判罚的处理速度和一致性方面需要改善。

关于VAR的另一大问题是判罚过程的信息披露不足,场内观众只能在大屏幕上看到最终结果,而所涉及事件的回放并不在屏幕上显示。

可以再和NBA结合一下,使用脑震荡名额下场的球员必须强制停赛一场,待脑震荡测试完成后重新恢复比赛资格。

2021年欧冠决赛….比赛进行到70分钟….双方各完成3个换人名额….然而比分依然0:0……戏剧性的一幕从此刻开始….每隔5分钟便出现一名球员脑震荡的情况…..20分钟内两队共出现8名球员脑震荡…..有的走着走着头就朝地上撞了….有的回防跑了一段头就往门柱上撞了……有的突然情绪失控跑着跑着拳头就往自己脑门上砸了

如果主教练脑震荡也可以换,那么每场比赛爱美丽会不会都会在替补席被替补队员踢晕?

出发点倒是好的,但要怎么衡量这个标准呢?引入第三方医疗机构加入比赛?那会不会又多一个可操控的比赛元素?

一直觉得VAR判罚越位这种事很邪乎。足球不是刚体,传球者触球也会有一小段时间。而接球球员往往处在高速跑动的状态,即便只是触球的这一小段时间,也会有一段肉眼可见的位移。遇到越个头、越只脚的情况,VAR或足以采信,但像腋下越位这种尺寸的判罚,未必能做到公允,也不见得就有意义。截图早个0.005秒或晚个0.005秒,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。如果能对VAR判罚越位界定有一个“不干涉”的区间,给场上裁判更大的决定权,或许效果会更好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